top of page

與大師對話 - 植田正治逝世20年紀念回顧展

「Introduction」

從學生時代開始,我便深深的理解到『作品與藝術的呈現本身,就是一個「與觀眾互動」的過程。』任何創作不只是要表達藝術美感,也是透露出作者的想法與世界。

因此每當看展覽或藝文表演時,我的小宇宙便開啟了「與大師互動」模式。讓我自己的價值觀美感,跟不同文化、想法、手法流派、藝術領域、意識形態的碰撞,也是個自我反思與更多突破框架的過程。

雖然沒有機會當面認識這些大師,與他們對談。但他們留在作品裡面的訊息,即便30年之後,還是可以被我們重新解讀與認識,彷彿他們就在你的前面跟你說話。

「About Ueda Shoji」

這次的展件主題,以「人物」+「沙丘系列」為主。絕大部分都是黑白照片,看見黑白世界在植田大師底下的溫度與魔力。有點奇幻、甚至有點幽默感。

在植田大師所在的時空,當時的日本攝影界,對於「擺拍」與「抓拍」之間的爭論,形成了兩邊不同的流派。「擺拍」的重點在於作者的「意識型態」與「藝術品味」,情境合不合理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而「抓拍」的精髓在於紀錄當下發生的事情,以「真實」的美感呈現。

所以「真真假假」、「藝術與紀實」之間的討論。在當時的日本攝影界引起很大的討論與分歧,兩個不同的黨派,對於「主流」不停的爭論與衝撞。我的理解是,這其實是兩群觀點不同的攝影師,用相機在追求與表達不一樣的東西。

「In My Mind」

攝影發展到現代,「擺拍」跟「抓拍」的流派分別依然在。植田大師的時代議題,也在我日常生活中不斷發生。我並不屬於這兩種流派的任何一邊。在我的成長過程中,學習經歷過許多不同類型的藝術創作與訓練,於是漸漸發展出兩種併行的拍攝習慣。就像理性與感性;左腦與右腦。既同時存在,又互相矛盾。但也因此創造出屬於你的獨特。

我喜歡捕捉「抓拍」那發生當下,瞬間永恆的美(或是不完美也好)。這是一個無法重來,就算重來也沒有任何意義的拍攝。當我按下快門的那個瞬間,留住了人類最寶貴的「時間」與「記憶」。這樣的純粹與美麗,就美在這一刻時空的紀念裡。

「擺拍」則在於呈現我心中「極致完美」的美學構圖與視覺平衡。加上我個人的視角/深度/厚度。讓觀眾有一個多層次(視覺/心情/意識)的衝擊,產生綜合「感受性」的滿足。這也就是攝影美學的力度/深度/與重量。

「向大師致敬系列」- My B&W 我的黑與白

出生於彩色時代。黑白照片之前處理的並不多(跟彩色的數量相比起來...)。跟植田大師對話後,對於黑白的世界,似乎有了新的認識與看見。跟你分享,也向植田大師致敬。

bottom of page